为奠定未来10年发展基础,2015年大联大控股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在2018年推出大大网平台,逐渐展现效益。
因应全球经贸局势的快速转变,各产业纷纷调整生产地布局。身为全球最大半导体零组件分销商的大联大控股,在全球营运据点多达103处,其中亚太、北美各约75处及28处,全球供应链跨区支持约450个VMI后勤项目,可提供竞争对手达不到的全供应链平台服务,所以依然成为许多半导体、电子业者的首选伙伴。
该公司认为,在5G移动通讯、物联网、汽车、工业电子等领域的带动下,全球半导体产业营收维持持续成长的趋势。由于大联大控股布局前述市场多年,加上推动数字化转型项目,可提供客户所需的加值型供应链管理服务,具竞争力零件及整机解决方案,2019年整体营收有望维持相当不错的成绩。
大联大控股执行长叶福海指出,早在2015年,大联大控股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并且在2018年推出「大大网平台」,针对不同规模企业推出所属的客制化服务。截至目前为止,数字化转型项目逐渐展现效益,有望在2020年达成第一阶段的目标,也让我们对在2025年要成为一家数据驱动企业深具信心。
2015年推数字化转型 奠定未来营运基础
创立于2005年的大联大控股,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及友尚等子公司,目前是全球第一,亚太区最大半导体零组件分销商。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过250家,全球约103个分销据点,2018年营业额达180.7亿美元。尽管市场占有率达到12%,但大联大仍然不断持续优化前端营销与后勤支持团队,扮演产业供应链专业伙伴,提供需求创造、实时解决方案(Turnkey Solution)、技术支持、仓储物流与电子商务等加值型服务,满足原始设备制造商、原始设计制造商、电子制造服务及中小型企业等不同客户需求。
大联大以「产业首选.通路标竿」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以专业服务,创造供货商、客户与股东共荣共赢。由于该公司可提供其他业者所不及的国际化营运规模,以及在地化弹性技术支持与服务,加上长期深耕众多高科技业者齐聚的亚太市场,因此连续18年获得由专业媒体评选的全球分销商卓越表现奖。
叶福海说,回顾2015年,在全体公司努力下,大联大控股营收创下历史性的营运高峰,达到162亿美元,正式超越美商艾睿电子(Arrow)及安富利(Avnet),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零组件分销商,且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升。在商业环境瞬息万变下,即便得到全球第一,我们更要加紧思考「下一个10年」的发展方向。以往公司营运主轴是专注竞争对手,只要对手有的产品或服务,大联大也一定要有,且还要提供竞争对手没有的产品与服务,期盼能提升市场整体竞争力。
为避免公司陷入无限赛局的窘境,大联大决定重新思考公司营运策略,最终选择专注客户的需求。因应全球吹起数字化转型风潮下,该公司并没有像多数公司选择等待,而是决定在2015年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为主轴,期盼透过10年的时间,在2025年成为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
大联大控股执行长叶福海指出,早在2015年,大联大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并且在2018年推出大大网平台,
针对不同规模企业推出所属的客制化服务,客群接受度高,逐渐展现效益。
与学界紧密合作 数字化转型成功关键
过去10年,市面上出现许多以数据加值应用为主的创新服务公司,如Airbnb、Uber、Google等,成为带动全球经济成长的重要动能。此种趋势,让全球吹起一股数字化转型的风潮,许多传统企业纷纷透过引进创新科技的方式,改变公司商业流程与发展多元服务,如微软在2014年即朝转型为「软件即服务」(SaaS),透过推出Azure云端平台、商用Office 365、云端及AI平台等服务,让公司从传统软件公司变身为云端服务公司,总营收也突破千亿美元关卡。
只是相较于欧美企业,台湾企业营运向来相对保守,加上多数公司业务以台湾市场为主,又或者以品牌代工业务为主,对于全球吹起的数字化转型风潮自然采取观望态度。在没有可参考范例之下,大联大控股决定与学界合作,期盼透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擘画公司未来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蓝图。
叶福海指出,我们在启动数字化转型当下,主要希望建立提供一个数字化平台,在2025年实践「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愿景。然而数字化平台能否达到服务客户,则需要投入时间进行详细规划与研究,并且引进外部专家协助。
叶福海指出,我们打造新世代智能商业物流系统,除要优化大联大本身的配送效率之外,
也希望将相关服务分享到整个供应链,与同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创新的短链革命。
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大大网上线
市占率达12%的大联大控股,企业客户总数量高达15000家以上,分布不同客群,不仅营运规模有极大差异,且遍布世界各地。在花费长达一年时间收集客户需求之后,该公司发现不同客户需求迥异,要透过单一平台满足所有需求的难度极高,在「专注客户、科技赋能」的主轴下,大联大决定成立「大大网」,旗下分大大家、大大邦、大大购、大大通、大大频5个子网,每个子平台都有专门服务的客户族群,主打可依据大型客户及中小型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体验,并持续优化弹性管理能力以解决客户的痛点。
「在确定要依照不同客户规模,设计专属服务平台之后,第二阶段以原本50个种子员工为核心,针对5大平台将项目团队扩大到200人,并在此时让信息部门正式参与,为项目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叶福海解释:「为确保5个子平台发展的目标都是一致,让全集团员工都体认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我们总共开设多达2000人次的工作坊,且我每场都亲自参与,展现公司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根据大联大提供资料,大大网平台最大特色在于将繁复的人为机械性工作在线系统化,变动性项目则由线下人工处理,实现在线整合、线下人和的人机合作理想,打造大联大下一个十年,并期许与同业分享,与合作伙伴共建协同合作的生态圈。其中,大大家是针对大型客户设计的平台,主要是透过整合集团资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系统对接、数据清理与串联等服务,以便能精准执行繁复的营运流程。
至于专为中小企业设计的「大大邦」,则主打提供精准个人化的服务,免去用户花费时间写电子邮件或打电话下单,可直接透过大大邦平台下单与确认订单交期。另外,针对潜在客户推出大大购电商平台,可提供快速采购少量、多样化商品的采购服务。而大大通是一个串联企业客户、原厂、第三方合作伙伴,以及与大联大技术研发团队的知识共享平台,有超过700位大联大FAE工程师可提供最实时的技术支持服务,有助于加快推出新产品服务的脚步。至于可提供个人化产品信息与市场情报的「大大频」平台,可满足客户对智能城市、车联网、穿戴装置、智能医疗、智能家居与电源等领域的信息需求。
自2015年起,大联大即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零组件分销商,个中原因除代理品牌众多之外,更在于积极掌握客户需求与订单状况,打造可加速产品配送的自动化仓储系统,在最短时间内将零件送到客户仓库中。但是该公司并没有因此而自满,反而是在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时,选择与专业物流顾问及云林科技大学三方共同合作,进一步打造新世代的智能商业物流系统,搭配数字化工具管理,让主管随时看得到仓库的运作状况,以便能缩短物流配送的时间。
传统仓储在产品摆放上多半是采取简单分类概念,避免发生找不到产品的窘境发生。而大联大携手云林科技大学商务中心与专业物流顾问设计的智能物流概念,是在现有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依照未来订单出货的顺序,事先把产品放在合适搬运与配送的位置。如此一来,即可免去得由人工移动物品,才能进行配送的概念,可大幅节省宝贵空间与物流时间。
叶福海说,在原有自动化仓储系统中,我们已累积相当多宝贵的数据,若能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与运用,自然能够省下宝贵时间。因此,大联大选择与专业物流顾问及云林科技大学三方共同合作,提供宝贵资料供研究团队分析,目前已逐渐展现出成效,顺利缩短将产品运送到客户手中的时间。
大联大数字化转型重要推手,大联大控股执行长叶福海(右)、資訊长庄仕雄(左)。
推动短链革命 带动半导体产业升级
近来席卷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议题,主要是运用创新科技将原本运作的生产流程串连,让设备之间具备沟通的能力,以便达到提升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例如AI与物联网结合的AIoT技术,可在产品生产初期即过滤出瑕疵品,此举除能有效提升生产良率之外,也能减少原物料的浪费。
然而叶福海发现,企业在迈向工业4.0过程中,往往着重在生产流程过程中的优化,却忽略零件或原料从仓库移送到生产机台时,其运送流程也有许多可改善之处。一般而言,从仓库将零件搬到车间,再从车间把零件送到机台过程中,大约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因此,企业在花费大量时间与成本思考优化生产流程时,那也不应该忽略优化传统物流的重要性。
叶福海指出,我们打造新世代智能商业物流系统,除要优化大联大本身的配送效率之外,也希望将相关服务分享到同业伙伴之中,共同推动创新的短链革命。简单来说,我们希望未来能够依照客户规划的智能制造流程,根据相关机台的生产排程,把零件直接送到生产线中,把物流配送时间缩到最短,此举将可再度提升智能制造的效率。
然而即便大联大是全球最大半导体零件分销商,但毕竟市占率也仅有12%,即便未来智能商业物流系统正式延伸到客户端,真正能够节省的时间仍然相当有限。所以在大联大规划中,未来也会将新世代智能商业物流系统开放给同业使用,期盼以工业3.5「人机协作」为利基,共同为推动半导体产业迈向工业4.0尽一份心力。
★原文出处:《CIO IT经理人》专访 采访/施鑫泽,文/林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