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联大启动数字化转型4年,首创「仓储代工」概念,欢迎同业货品存放大联大仓库,一切只因为希望未来能「 把零件货品直接送到生产线,而不是仓库 」
这个远大的梦想要怎么实践?大联大控股执行长叶福海4日出席「蔚蓝华腾智慧顾问公司」成立大会,并以《转型变革-CEO领导数位转型的实战经验分享》主题分享集团转型4年实战经验。
3C电子组件通路商,仓储物流角色吃重
「谁帮Apple生产iPhone?谁负责把零件带给制造商?大联大的角色就是代理所有手机芯片制造商产品,再交货给手机组装厂者。」叶福海一开始就先介绍大联大的角色。目前大联大有将近250个供货商,由大联大提供物流、金流及信息流给客户,协助把客户货送达组装厂手中。大交货的下游制造业者遍及东南亚、大中华区、美国,总计高达1.5万家,但过去大联大把货送到对方仓库就算工作完成。
叶福海说,2015年决定数字化转型,当年正好是大联大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组件供货商(编注:当时大联大控股营收达162亿美元,正式超越美商艾睿电子(Arrow)及安富利(Avnet),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通路商),因此团队开始思考,2025年该做什么?要走到哪里?该怎么做?
大联大分享数字化转型4年经验,为创造客户所需要的服务,竟开放重金投资的仓储空间给对手用。执行长叶福海解释,一切是为达成:把货直接送到客户产线的愿景。-- 图片来源:蔚蓝华腾智慧顾问
从10年后的目标,倒推决定现在该做什么
叶福海表示,尽管一开始还没有头绪怎么做,但已经明确知道2025年要成为怎样的企业,因此「倒推」来想现在该做什么,这也成为大联大内部最常挂在嘴边的策略:以终为始。(掀起半导体零件业的短链革命,大联大揭数位转型两大心法)
叶福海说,B2B产业常有迷思是:常看对手做什么。当对手有A服务,就想做A+B,当对手有A+B,就想做A+B+C;若对手不动,则自己也不会动,这就是B2B业者的一贯思考。但后来大联大做了一个大转变,开始去想客户要什么?进而分析客户成分,有超大型、还有很多中小型客户、更有微型客户,所以开始思考「C2B策略」,利用大数据、区块链、AIoT响应客户的需求。
大联大控股执行长叶福海谈要对手来共创协作很难,但必须先做出价值,不要想太多。-- 图片来源:蔚蓝华腾智慧顾问
大联大的难题:客户要送货到生产线
大联大开始厘清身为通路商的价值在哪里?后来发现是在「创造客户的需求」。现在的B2B模式是客户要什么,就按照客户要求去做。但很少思考,未来客户要什么价值,这也是数字化转型最关键最困难的,找到下一个商业模式曲线。为解决难题,大联大分两个轴线,A轴是用新方法处理现在的业务跟现有的客户,将实体转为数字化,把专门服务改为开放平台,用科技新方法做既有业务。
2018年大联大推出大大网,五个平台响应1.5万个不同大小跟需求的客户;其次物流上,把传统仓储改为智能物流,仓库装500个传感器控制7,000个点,让手机就能掌握仓储状况。「 但客户真正需要的是:把零件直接送到产线,但现在没人做得到。 」叶福海说,大联大决定推动智能商业制造物流系统,这不是一蹴可及,且必须协助中小企业客户。过去大联大把货送到客户组装厂就完成任务,但若「直接把零件交到客户生产线上,跳过客户的仓库。」这就是非常大的野心计划。
开放同业共享,打造创新「仓储代工」
叶福海开始思考,现在有300个IC通路商(对手)都在服务同一家客户,就会产生300个仓库,为何要建立这么多?为何不整合?
为了要达成送零件到客户产线的梦想,大联大决定开放智慧商业物流平台,跟对手合作建立开放生态圈,把智慧物流平台跟仓库都开放同业共享,打造创新的「仓储代工」角色,让对手把零件放在大联大的仓里,一起送到客户端。共享平台在B2B产业几乎做不到,叶福海坦言,要跟对手共享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大联大必须OPEN,先走出去,不要去想对手会不会加入?而是应该先去做,把共享做的有价值,对手自然会关注这件事。
「现在是共创协同的时代。」叶福海说,过去历史经验是两大厂商互相竞争,最后反而是「赢了对手,输了时代。」因为太专注对手,反而忘了时代已经改变,未来20到30年大联大都是跟同业共生共荣。
过去零件通路商是把货送到客户仓库就了事,未来客户根本就不用仓库,希望零件直达产线开始生产制造。-- 图片来源:Álvaro Ibáñez via Flickr
数字化转型得领导人亲自做
在数字化转型心态上,叶福海说,领导人一定得自己跳下来做,否则99.99%不会成功,同时归零思考,把成功跟失败经验都抛开。所谓B轴线计划,领导人必须跟董事会沟通,并有IT顾问及内部高阶主管支持,透过员工领头羊效应,善用外部专家,才能一步一步做。
他最后提供四个数字化转型赢家必须做的自我检视:到底有无对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有无确认生态系统?IT是否能跟上结构改造?拥有足够数字化人才(重新定义的)?唯有具备才有机会赢。
★原文出处:《数位时代》报导 主编王郁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