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台商和全球的供应链生态都被迫改变。当世界上没有地方可以取代中国,
却又同时不再只需要一个中国,要用怎样全新的思维布局,才能让组织和服务都找到新的平衡点?
图片来源:王建栋摄
今年5月起,中国黑名单企业已新增68家,还不包括被封杀的抖音、微信,和刚刚放出风声要禁的中芯半导体。这当中包括亚洲最大纱线厂华孚、中国巨型营造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最先进生技业──华大基因等各行各业。
徐瑞廷以半导体为例,美国禁令将迫使中国发展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这是比关税壁垒更难翻越的高墙。
从关税壁垒到技术高墙,未来的供应链将障碍处处。
「台商变辛苦了,但台湾变好了,」前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简立峰认为,台湾在供应链分散布局时吸引到新投资,但台商从集中在中国生产到分散投资,管理变得更复杂。
更难的是,《天下》走访企业,发现新的供应链如何运作,很难归纳出标准答案。「每个行业的价值链不同,企业应对的态度也会不同,」徐瑞廷说道。
以下是纺织、工业电脑,以及电子通路三业龙头的应变之道:
1 新思维》旭荣纺织黄冠华:分项组合,管理像堆积木
年营收300亿的旭荣集团,是台湾纺织业著名的一条龙厂商,从布料、染整到成衣代工,墙上密密麻麻的客户名单有如荣誉榜。「客户没列上去会抗议的,」旭荣纺织执行董事黄冠华笑道。
事实上,关税配额对纺织业不是新鲜事。旭荣在台湾、中国大陸和越南有布厂,成衣厂设在中国昆山、越南、柬埔寨、非洲赖索托、肯亚与衣索比亚。当年投资非洲,就是因为「非洲成长与机会法案」(AGOA)输美免关税。
最新的发展是,美国大品牌要求供应商签署,从不准采购新疆棉花,到禁止与采购新疆棉花的企业有资金往来。对黄冠华而言,这代表必须区隔不同国籍品牌客户的供应链,以避免政治风险。
「必须分项去组合,」黄冠华表示,要依据产能、产线强项、关税、原产地、法规限制等多重因素,将布厂、染整厂、成衣生产线像积木一样排列组合。
譬如:越南、非洲的成衣厂就比较适合输美,柬埔寨则适合输中。
2 新组织》研华林东杰:设计模组化,区域性制造
「中美贸易战与疫情可能只是导火线与开端,全球供应链是永远变了,」过去7年,四分之三时间坐镇中国昆山,一手打造研华昆山园区的营运长林东杰直言道。
从供应链就在你身边,未来,台商必须习惯「分散与区域性的制造」。
散链制造的一个大变革,就是研华将提高全球13个组装据点的当地组装比重。
资诚创新咨询董事长刘镜清解释,国际的原产地规范是必须当地加值35%。为了原产地认定,未来一台从中国出货的电脑,很可能只装了主机板与机壳,昂贵的微处理器、记忆体,甚至微软的软体都会到当地组装时才装上。
未来,生产基地与组装线的关系,「就很像中央厨房与便利商店,」林东杰形容,研华的中央厨房在台湾与中国大陸。
中国负责劳力与设备密集的半成品。组装点则像便利商店,可以快速开设,用资讯系统掌控,分区域管理。
研华在荷兰恩荷芬的营运总部内,也有组装线,将成品组装好,运送到欧洲客户端。(黄亦筠摄)
研华第一步要打造美国、荷兰、昆山、台湾四大区域中心,「未来5年,我三分之一的时间会在海外,三分之一在台湾,只剩三分之一在大陆, 」林东杰说。
另方面,研华也启动「模组化设计」的五年愿景工程。
散链生产是为了降低风险,每一个零件起码要有两到三个供应商,不同公司、不同产地要能互相取代,并且必须从设计端就减少客制化零组件。
「规格、地缘政治、分散式生产,将主导未来20到30年的供应链,」他总结。
3 新服务》大联大叶福海:仓储代工,服务区域供应链
半杯水,有人会叹只有半杯,有人会喜还有半杯。全球最大电子零件通路商,大联大执行长叶福海绝对是后者。
在散链生产的浪潮下,叶福海看到了新兴服务业「仓储代工」(Logistics as a Service,简称LaaS)的机会。
所谓仓储代工,就是上中下游供应商,三仓合一,运用区域智慧仓储系统做管理,以减少个别投资设备、人力、花时间重覆盘点货物。
「供应链分散后,不是所有供货商都有能力跨国布局,如果零件很多,供应商都不够大,我就有机会,」他举例,在中国设厂的零件商,如果没有能力跟组装厂去北越投资,未来就可以透过大联大的仓储代工,由中国运到北越,继续与组装厂合作。
「分散生产后,在途存货一定很多,」刘镜清说,存货意味资金积压,透过仓储代工能缩短时间。
叶福海强调,大联大不是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后,才开始想仓储代工这个新商业模式,但现在「我们认为,我们走在对的轨道上,比较不会慌张。」
他解释,仓储代工着眼的痛点。以大联大为例,从原厂进货、点收后摆进仓库,卖出后要从仓库提货、出货、运到组装厂的仓库,组装厂仓管点收入库后,要等生产管理人员提早2、3天下工单,仓管再依据工单将所需的所有零件,分批运到工厂车间,生管人员也要点收,凑齐了所有零件才会点交给组装线。
「如果大联大可以直接收到工单,是不是可以从大联大的仓库直接交到组装线?」叶福海想,如此一来,所有流程都能简化。
「其实就是跟Momo(台湾购物平台)学习,」他解释,电商让厂商寄仓,客户下单后,透过智慧仓储就能快速捡货,做到24小时快速发货,「消费者不用买10样产品,被按10次门铃。」
伴随区域化生产趋势,叶福海看好,区域仓储是供应链的刚性需求。不仅仅是大联大代理的零件,仓储代工要能解决客户痛点,还必须让同业也运用大联大的智慧仓储,凑料才能完整。
为此,大联大已将仓储部门切割,独立成一家公司,目前独资,未来将开放同业认股。
★原文出处:《天下杂志》报导 陈郁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