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奠定未來10年發展基礎,2015年大聯大控股啟動數位轉型專案,在2018年推出大大網平台,逐漸展現效益。
因應全球經貿局勢的快速轉變,各產業紛紛調整生產地佈局。身為全球最大半導體零組件供應商的大聯大控股,在全球營運據點多達103處,其中亞太、北美各約75處及28處,全球供應鏈跨區支援約450個VMI後勤專案,可提供競爭對手達不到的全鏈路平台服務,所以依然成為許多半導體、電子業者的首選夥伴。
該公司認為,在5G行動通訊、物聯網、汽車、工業電子等領域的帶動下,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維持持續成長的趨勢。由於大聯大控股佈局前述市場多年,加上推動數位轉型專案,可提供客戶所需的加值型供應鏈管理服務,具競爭力零件及整機解決方案,2019年整體營收有望維持相當不錯的成績。
大聯大控股執行長葉福海指出,早在2015年,大聯大控股開始啟動數位轉型專案,並且在2018年推出「大大網平台」,針對不同規模企業推出所屬的客製化服務。截至目前為止,數位轉型專案逐漸展現效益,有望在2020年達成第一階段的目標,也讓我們對在2025年要成為一家數據驅動企業深具信心。
2015年推數位轉型 奠定未來營運基礎
創立於2005年的大聯大控股,旗下擁有世平、品佳、詮鼎及友尚等子公司,目前是全球第一,亞太區最大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員工人數約5,000人,代理產品供應商超過250家,全球約103個分銷據點,2018年營業額達180.7億美元。儘管市場佔有率達到12%,但大聯大仍然不斷持續優化前端行銷與後勤支援團隊,扮演產業供應鏈專業夥伴,提供需求創造、即時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技術支持、倉儲物流與電子商務等加值型服務,滿足原始設備製造商、原始設計製造商、電子製造服務及中小型企業等不同客戶需求。
大聯大以「產業首選.通路標竿」為願景,全面推行「團隊、誠信、專業、效能」之核心價值觀,以專業服務,創造供應商、客戶與股東共榮共贏。由於該公司可提供其他業者所不及的國際化營運規模,以及在地化彈性技術支援與服務,加上長期深耕眾多高科技業者齊聚的亞太市場,因此連續18年獲得由專業媒體評選的全球分銷商卓越表現獎。
葉福海說,回顧2015年,在全體公司努力下,大聯大控股營收創下歷史性的營運高峰,達到162億美元,正式超越美商艾睿電子(Arrow)及安富利(Avnet),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且市場佔有率也不斷提升。在商業環境瞬息萬變下,即便得到全球第一,我們更要加緊思考「下一個10年」的發展方向。以往公司營運主軸是專注競爭對手,只要對手有的產品或服務,大聯大也一定要有,且還要提供競爭對手沒有的產品與服務,期盼能提升市場整體競爭力。
為避免公司陷入無限賽局的窘境,大聯大決定重新思考公司營運策略,最終選擇專注客戶的需求。因應全球吹起數位轉型風潮下,該公司並沒有像多數公司選擇等待,而是決定在2015年啟動數位轉型專案,以「專注客戶、科技賦能」為主軸,期盼透過10年的時間,在2025年成為數據驅動(Data-Driven)企業。
大聯大控股執行長葉福海指出,早在2015年,大聯大開始啟動數位轉型專案,並且在2018年推出大大網平台,
針對不同規模企業推出所屬的客製化服務,客群接受度高,逐漸展現效益。
與學界緊密合作 數位轉型成功關鍵
過去10年,市面上出現許多以資料加值應用為主的創新服務公司,如Airbnb、Uber、Google等,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此種趨勢,讓全球吹起一股數位轉型的風潮,許多傳統企業紛紛透過引進創新科技的方式,改變公司商業流程與發展多元服務,如微軟在2014年即朝轉型為「軟體即服務」(SaaS),透過推出Azure雲端平台、商用Office 365、雲端及AI平台等服務,讓公司從傳統軟體公司變身為雲端服務公司,總營收也突破千億美元關卡。
只是相較於歐美企業,台灣企業營運向來相對保守,加上多數公司業務以台灣市場為主,又或者以品牌代工業務為主,對於全球吹起的數位轉型風潮自然採取觀望態度。在沒有可參考範例之下,大聯大控股決定與學界合作,期盼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擘畫公司未來發展的數位轉型藍圖。
葉福海指出,我們在啟動數位轉型當下,主要希望建立提供一個數位化平台,在2025年實踐「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的願景。然而數位化平台能否達到服務客戶,則需要投入時間進行詳細規劃與研究,並且引進外部專家協助。
葉福海指出,我們打造新世代智能商業物流系統,除要優化大聯大本身的配送效率之外,
也希望將相關服務分享到整個供應鏈,與同業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創新的短鏈革命。
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大大網上線
市佔率達12%的大聯大控股,企業客戶總數量高達15000家以上,分佈不同客群,不僅營運規模有極大差異,且遍佈世界各地。在花費長達一年時間收集客戶需求之後,該公司發現不同客戶需求迥異,要透過單一平台滿足所有需求的難度極高,在「專注客戶、科技賦能」的主軸下,大聯大決定成立「大大網」,旗下分大大家、大大邦、大大購、大大通、大大頻5個子網,每個子平台都有專門服務的客戶族群,主打可依據大型客戶及中小型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體驗,並持續優化彈性管理能力以解決客戶的痛點。
「在確定要依照不同客戶規模,設計專屬服務平台之後,第二階段以原本50個種子員工為核心,針對5大平台將專案團隊擴大到200人,並在此時讓資訊部門正式參與,為專案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援。」葉福海解釋:「為確保5個子平台發展的目標都是一致,讓全集團員工都體認到數位轉型的重要性,我們總共開設多達2000人次的工作坊,且我每場都親自參與,展現公司推動數位轉型的決心。」
根據大聯大提供資料,大大網平台最大特色在於將繁複的人為機械性工作線上系統化,變動性項目則由線下人工處理,實現線上整合、線下人和的人機合作理想,打造大聯大下一個十年,並期許與同業分享,與合作夥伴共建協同合作的生態圈。其中,大大家是針對大型客戶設計的平台,主要是透過整合集團資源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系統對接、數據清理與串聯等服務,以便能精準執行繁複的營運流程。
至於專為中小企業設計的「大大邦」,則主打提供精準個人化的服務,免去用戶花費時間寫電子郵件或打電話下單,可直接透過大大邦平台下單與確認訂單交期。另外,針對潛在客戶推出大大購電商平台,可提供快速採購少量、多樣化商品的採購服務。而大大通是一個串聯企業客戶、原廠、第三方合作夥伴,以及與大聯大技術研發團隊的知識共享平台,有超過700位大聯大FAE工程師可提供最即時的技術支援服務,有助於加快推出新產品服務的腳步。至於可提供個人化產品資訊與市場情報的「大大頻」平台,可滿足客戶對智慧城市、車聯網、穿戴裝置、智慧醫療、智能家居與電源等領域的資訊需求。
自2015年起,大聯大即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箇中原因除代理品牌眾多之外,更在於積極掌握客戶需求與訂單狀況,打造可加速產品配送的自動化倉儲系統,在最短時間內將零件送到客戶倉庫中。但是該公司並沒有因此而自滿,反而是在啟動數位轉型專案時,選擇與專業物流顧問及雲林科技大學三方共同合作,進一步打造新世代的智能商業物流系統,搭配數位化工具管理,讓主管隨時看得到倉庫的運作狀況,以便能縮短物流配送的時間。
傳統倉儲在產品擺放上多半是採取簡單分類概念,避免發生找不到產品的窘境發生。而大聯大攜手雲林科技大學商務中心與專業物流顧問設計的智慧物流概念,是在現有自動化倉儲的基礎上,依照未來訂單出貨的順序,事先把產品放在合適搬運與配送的位置。如此一來,即可免去得由人工移動物品,才能進行配送的概念,可大幅節省寶貴空間與物流時間。
葉福海說,在原有自動化倉儲系統中,我們已累積相當多寶貴的資料,若能進一步進行資料分析與運用,自然能夠省下寶貴時間。因此,大聯大選擇與專業物流顧問及雲林科技大學三方共同合作,提供寶貴資料供研究團隊分析,目前已逐漸展現出成效,順利縮短將產品運送到客戶手中的時間。
大聯大數位轉型重要推手,大聯大控股執行長葉福海(右)、資訊長莊仕雄(左)。
推動短鏈革命 帶動半導體產業升級
近來席捲全球製造業的智慧製造議題,主要是運用創新科技將原本運作的生產流程串連,讓設備之間具備溝通的能力,以便達到提升生產效能、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例如AI與物聯網結合的AIoT技術,可在產品生產初期即過濾出瑕疵品,此舉除能有效提升生產良率之外,也能減少原物料的浪費。
然而葉福海發現,企業在邁向工業4.0過程中,往往著重在生產流程過程中的優化,卻忽略零件或原料從倉庫移送到生產機台時,其運送流程也有許多可改善之處。一般而言,從倉庫將零件搬到車間,再從車間把零件送到機台過程中,大約需要3個小時的時間。因此,企業在花費大量時間與成本思考優化生產流程時,那也不應該忽略優化傳統物流的重要性。
葉福海指出,我們打造新世代智能商業物流系統,除要優化大聯大本身的配送效率之外,也希望將相關服務分享到同業夥伴之中,共同推動創新的短鏈革命。簡單來說,我們希望未來能夠依照客戶規劃的智慧製造流程,根據相關機台的生產排程,把零件直接送到生產線中,把物流配送時間縮到最短,此舉將可再度提升智慧製造的效率。
然而即便大聯大是全球最大半導體零件通路商,但畢竟市占率也僅有12%,即便未來智能商業物流系統正式延伸到客戶端,真正能夠節省的時間仍然相當有限。所以在大聯大規劃中,未來也會將新世代智能商業物流系統開放給同業使用,期盼以工業3.5「人機協作」為利基,共同為推動半導體產業邁向工業4.0盡一份心力。
★原文出處:《CIO IT經理人》專訪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